


脑叶白质切除术的争议历史:从精神疾病治疗到隐喻用途
脑叶白质切除术是一种精神外科手术,涉及切除或刮除大脑的某些部分以治疗精神疾病。它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发,并在 20 世纪 40 年代和 1950 年代流行,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一系列疾病。该手术通常是在对其他形式的治疗没有反应的患者身上进行的,它被认为是一种“重置”大脑和缓解症状的方法。 然而,脑叶白质切除术也被认为具有严重的风险,包括癫痫发作、感染,甚至死亡。此外,许多接受手术的患者经历了显着的性格变化,并留下了显着的认知障碍。结果,脑白质切除术作为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1970 年代逐渐减少,现在它被认为是一种基本上不可信的做法。今天,“脑白质切除术”一词经常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某人或者某些东西被以重大方式改变或修改,通常未经他们的同意或违背他们的意愿。例如,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一项特定的政策或决定发生了重大改变或淡化,那么它就已经被“脑白质切除”了。该术语通常用于表达某些事物已以无益或不理想的方式进行改变的想法。



